- 小
- 中
- 大
2014年,面对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,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,全市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,注重调整经济结构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凝心聚力,应对挑战,攻坚克难,国民经济稳步增长,民生得到改善,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
综合
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。初步核算,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5455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.7 %,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257万元,同比增长4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596331万元,同比增长8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477867万元,同比增长7.8%;按年平均人口计算,人均GDP达到30885元,同比增长12.1%。三次产业结构明显趋于合理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21.1:41.6:37.3,调整为2014年的19.6:44.7:35.8,二、三产业作用增强。二、三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。
财政收入较快增长,重点支出得到保障。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0578万元,同比增长20%,其中本级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516万元,同比增长18%,全年全口径财政支出307790万元,同比增长15%,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57万元,同比增长2%;教育支出36209万元,同比增长1%;科学技术支出1944万元,同比下降93%;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045万元,同比增长20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488万元,同比增长26%;医疗卫生支出31590万元,同比增长39%;节能环保支出12360万元,同比下降13%;农林水事务支出65383万元,同比增长18%;交通运输支出9125万元,同比增长31%。
就业再就业成果显著,公益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22人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62人,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84096人/次,全市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。异地转移42113人。
农业
现代农业稳步推进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以龙头企业为依托,按照“多村一品、数乡一业”的原则,稳粮食、抓特色、增面积,扩大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,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30万亩,全年粮食产量完成18.5亿斤,再创历史新高,同时大力发张棚膜经济。加快年出栏4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,全市新(改、扩)建畜禽规模养殖场102个。全市已注册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4家,入社成员9978户。 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974万元,同比增长6%。其中,农业种植业产值340033万元,增长1.6%;林业产值9663万元,同比增长14%;牧业产值173137万元,同比下降15.5%;渔业产值7841万元,同比增长14.4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582万元,同比增长2.8%。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78327万元,同比增长3.3%,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78517万元,同比增长1.6%;林业增加值6487万元,同比增长14.5%;牧业增加值71630万元,同比增长7.1%;渔业增加值4624万元,同比增长15.3%;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070万元,同比下降1% 。全年粮食总产量 18.5亿斤,同比增长22.9%,其中玉米产量13.3亿斤,同比增长22%,水稻产量2.3亿斤,同比增长4.5%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万公顷,同去年持平,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2.4万公顷,水稻播种面积1.2万公顷。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,肉类总产量6.1万吨,增长17.6%;禽蛋产量3.6万吨,增长1.8%;牛奶产量20万吨,下降4.5%。
工业和建筑业
着力推进产业升级,扶持壮大工业经济,走规模化、集群化发展之路,不断加强工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。继续坚持“工业立市”,把改造提升传统工业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盘活做大存量资产,加快开发改造步伐,实施开发区“再创业”,积极扶持重点企业,发挥民营经济的补充作用,工业经济平稳回升,五大产业基地增势凸现,工业总量和效益显著提高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户,工业总产值1392396万元,同比增长11.5%,工业销售产值1207949万元,同比增长16.3%,产销率达到96.7%,与去年持平。营业收入1345503万元,同比增长14%;实现利润总额38988万元,同比增长19.5%;实现工业增加值492553万元,同比增长8.8%。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。配混合饲料、食品添加剂、大米、多色印刷品、软饮料、水泥、中成药、轻革、铁合金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。
建筑业投入平稳推进。全年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7243万元,比上年增长55.8%,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面积414055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140%。
固定资产投资
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,突出抓好项目建设,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。坚持续建项目抓投产、新建项目抓开工、意向项目抓落地、储备项目抓启动,梯次实施一批富市裕民、吸纳就业的大项目,好项目落户洮南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0308万元,同比增长16.5%,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96308万元,同比增长16.05%;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93万元,同比下降15.6%;房地产投资7155万元,同比下降154%。
投资规模扩大,项目支撑作用继续显现。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为85个,完成投资1289153万元,同比增长13.7%。
国内贸易
进一步繁荣城乡贸易,加快发展第三产业。从规划引导、龙头引领入手,推动贸易业向集群、特色、现代方向转变。依托省杂粮杂豆协会的支持,积极探索松散型市场向集约型市场转变,推行现货直销和现货网络交易双轨运行模式,打造国内规模最大、品质最优、效益最佳的杂粮杂豆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,引导带动了其他专业市场和卫星市场规范发展。增强商贸经济的承载力和辐射力。参加各种展洽活动,大力宣传推介特色产品,提高了品牌知名度。2014年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,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.3亿元,同比增长12.5 %。
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
积极发展外贸进出口主体,积极争取国家外贸出口政策,努力培植壮大经营主体,深入开展全民创业,积极争取政策扶持,优化发展环境,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,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,拓展创业融资渠道。 2014年,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692万美元,同比下降13.5%,其中进口37.51万美元,同比下降76.7%,出口2654万美元,同比下降10%。
招商引资成果显著,招商工作强势推进。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个,协议利用域外资金128.5亿元,实际到位资金83.1亿元。
交通运输、通讯业
交通运输、仓储业稳步发展,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64280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.7%,截止2014年末,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68.759公里,按行业等级分:省道81.5公里,县道197.782公里,乡道1153.437公里,村级公路436.04公里,全年公路专业养护里程258.598公里,其中干线养护里程81.5公里,专养县道177.098公里。“村村通”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,全市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4.781公里。
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293万吨,货运周转量40.373万吨/公里,完成客运量431万人,客运周转量19.949万人/公里。
金融业
金融运行平稳,金融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。2014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833852万元,比年初增加100856万元,其中,单位存款319505万元,比年初增加40688万元;财政存款5128万元,比年初增加2926万元;委托存款0万元,比年初减少1663万元;个人储蓄存款508616万元,比年初增加61419万元。在单位存款中活期存款250946万元,比年初减少9520万元,定期存款20572万元,比年初增加14372万元;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803819万元,比年初增加98846万元,其中短期贷款561275万元,比年初增加72786万元,中长期贷款242544万元,比年初增加26060万元。
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932万元,同比增长6.3%。
科学技术和教育
科学事业蓬勃发展,科技成果开发取得了可喜成果。全年共储备科技项目10个,申报省科技项目8项,获批5项。截止年末,争取各项科技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。
全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,在校学生580人,毕业346人,招生226人,教职工250人,其中副高级职称47人,中级职称105人,初级职称41人。普通中学23所,其中高中2所,初级中学21所,全年高中在校学生5171人,毕业生1731人,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882人,当年招生3561人,毕业生3307人,全市普通中学教职工1396人,专任教师933人。全市小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,2014年末全市小学100所,在校学生20073人,当年招生3561人,全市幼儿园90所,幼儿入园人数4403人,在园幼儿7049人,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%,小学入学率达100%。特殊教育一所,在校学生34人。
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文化艺术、广播、图书、档案事业快速发展,年末全市艺术演出团体1个,全年演出80场;文化馆1个,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次,完成培训近30次;文物管理所1个,收藏文物723件,其中三级品9件、套,古代文物714件,近现代文物0件,全年举行展览10次,免费参观人数达9万人。公共图书馆1个,总藏书6.5万册、件、套,总流通量4万人次。全市现有广播电视节目140套,综合人口覆盖率96%,全市电视节目3套,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0%,全年有线电视用户达7万户。
卫生事业稳步发展,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个,其中市级医院1个、中医院1个、乡镇卫生院18个,卫生服务中心3个,妇幼保健院1个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,卫生监督所1个,结核所1个,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03张,卫生技术人员1529人,每万人拥有床位48.9张,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.6人。
城市建设与管理
城市建设和城市整体功能有所改善。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,拆迁1957户,面积22.62万平方米,新建棚改楼房20.29万平方米,回迁安置住房2654套,通过购买廉租住房和配建共有产权廉租住房等不同形式,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公租房546套,2.8万平方米。铺设供热管网40公里,供热能力达到275兆瓦,供热总量达到167万吉焦,全市天然气供应总量403.99万立方米,污水排放总量445万立方米,排水管道长度达到13.5公里,大大改善了我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。
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人口控制成效显著。年末全市总人口43.2万人,其中:农业人口28.5万人,非农业人口14.7万人,全年出生人口3461人,出生率8‰,死亡人口3706人,死亡率8.6‰,全年减少245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-0.6‰。
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。2014年,居民储蓄存款509220万元,比去年增加79986万元,增长13.1%,增量高于上年。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1788元,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7534元,增长26%,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391元,增长16.7%。
据抽样调查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218元,比上年增长7.2%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6%,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.32平方米,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8060元,比上年增长11.3%。
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。2014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21065人,比去年增加92520人;养老保险征缴收入15296万元,比上年减少1769万元;支付养老保险统筹金46446万元,比去年多支付6613万元;失业保险人数16552人,比去年增加3577人;失业保险征缴收入511万元,比去年减少233万元。
医疗,工伤,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。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0000人,城镇医疗保险居民94569人。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,全市城乡低保户达到25036户,低保人数36126人,其中:城镇低保户8162户,低保人数15069人;农村低保户16874户,低保人数21057人。全市救助站1个,全年救助380人次,全市社区服务设施处,社区服务中心18个,社会福利院1所,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6所,入住老人826人,城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,入住老人100人,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100%。
说明:1、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快报统计数。
2、本公报部分指标系有关部门(行业)提供。
3、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(快报数),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
-
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
主办单位: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: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:吉ICP备11003832号-1
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:0436-6335202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