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小
- 中
- 大
但愿苍生俱饱暖
——记驻聚宝乡长久村第一书记王春明同志的事迹
* 实习生 许笑宁
“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”这是对白城市扶贫驻村工作队、白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长、聚宝乡长久村第一书记王春明的真实写照。
2016年,进入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王春明同志到长久村任第一书记,一进村便一心扑在精准扶贫工作上。别看他没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,但是,他坐在农家的火炕上拧一袋旱烟、喝一瓢井拔凉水,那个朴实劲儿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了一片。平时,他和工作队成员一起走家串户,与老百姓同吃、同住,同劳动,一有空闲,他便深入农户走访调研,唠家常,他关心民情,体恤百姓,他想问题、办实事,在精准识别贫困户、科学制定脱贫规划、认真落实帮扶计划、组织帮扶活动、积极协调落实扶贫项目、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等各个方面,都能吃透政策,工作做得很出色,村里的百姓都对他怀有敬佩之情。通过两年多的扶贫工作,这个村各级工作考核都走在全市的前列。长久村的面貌变了,百姓的观念转了,王春明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。每当双休日回家休息的时候,他所包扶的贫困户和帮助过的人,都感到心里空落落的,成了村里群众离不开、常牵挂的好干部,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“咱们村的小王书记”。
助力学子圆梦想
今年4月,按照上级文件精神,需要抓紧时间落实针对贫困户子女助学计划。因为时间紧迫,村里干部都去了外地考察,王春明同志二话没说,自己起早贪黑地深入农户调查登记统计。不出两天,就为全村16名贫困学生建立动态管理档案,后来经村干部核实讨论,一致认为准确无误。村干部评价他说,“你比我们掌握的情况还精准”。
在入户调查贫困家庭学生过程中,他发现贫困户尚志军家的二女儿初三学生尚春伟休学在家,原因不明。这事引起了王春明的深思,是不是因为贫困辍学呢?于是,他抽时间又去了那家。他走进屋里和尚春伟同学聊了起来。尚春伟说:“父母每年仅靠种点地维持生活,这几年旱灾收成不好,想帮助父母干活挣钱,减轻他们的负担,我就不念书了。”王春明同志心里不是滋味,说:“你不好好读书,将来就没有文化,当今社会没有文化的人也不能很好地回报父母,回报社会。”经过思想工作,尚春伟同学终于在5月中旬返校读书了。事后,王春明同志为其购买了教材和文具,并于7月向市妇联报名,为她申请加入“春蕾计划”助学扶助获得了批准,尚春伟一家人对王春明同志感动的不得了。
真心帮扶解危困
聚宝乡长久村地处洮南北部半山区,十年九旱。特别是近两年,土地干旱严重,农民种大田连年减产减收。为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,王春明同志走访时注意发现剩余劳力,联系外出打工。经过努力,为6名身强力壮的男性农民去白城某工地工作,12名妇女到白城市技校培训中心进行月嫂培训,通过考试合格,被分配到长春等各大城市工作。这些农民每天上百元的工资收入让他们生活有了保障。王春明同志默默无闻的工作,实实在在的做人,认认真真的奉献,帮助乡长久村的部分农民走出了生活的困境。
王春明同志不仅仅是长久村百姓的好书记,也是他们单位----白城三院患者心中“心理医生”和“导诊员”。村里重度贫困户刘生患肺病,郑桂香患食道肿瘤,病魔的折磨和巨额的医药费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绝望。王春明同志得知情况,将患者的病情上报了医院。他查阅贫困户大病救助政策,待病人如亲人,耐心地引导他们进院看病,把高度的责任心、爱心献给了每位患者。随后,他以团委的名义组织青年进行了捐款救助活动,分别为两位患者筹集资金1500和860元。王春明同志看到病人从来时的愁容满面,出院时的眉开眼笑中,也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他的言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。
今年6月12日,在大连打工村民徐立腿部受伤,夫妻二人在大连举目无亲只好返乡,因在打工处没有确诊,非常焦虑。驻在村上王春明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其打车进城就医,并联系本单位医院为其开通绿色通道。两个月后,徐立痊愈返回打工。两年来,像这种随时为患病的群众联系就医已20余人次了。别人说他为当地百姓做的好事数不清,他说:“但愿每次回忆,对生活都不感到愧疚”。
王春明同志作为白城市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一员,每年都多次组织单位职工和志愿者长久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累计参与人数190余人,捐赠款物折合现金1万余元;组织医护人员到村里开展健康义诊,累计接诊160余人次;组织白城三院干部职工和驻村工作队与村民文艺演出,密切了干群关系;邀请白城畜牧专家姜朝项到乡里举办养殖知识讲座;协调市“重症精神病防治办公室”派专家到乡开展讲座,所有这些,为当地老百姓早日脱贫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庭院经济促增收
为了转变当地农民广种薄收、靠天吃饭的旧观念,驻村扶贫工作队决定今年实施庭院经济建设项目,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,他协调聘请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户,实施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,努力提高农民素质,提议由村集体出资,统一采购鹅雏、蒜种等免费发放到各户。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庭院资源,实现农民增收,今年仅183户种蒜的农户平均每家增收826.6元。
实干赢得好口碑
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口碑。王春明同志所做一点一滴的扶贫小事,给予百姓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鼓励,让村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党的温暖,他每次帮助百姓做完一件好事之后,有人都会给他一个感谢的拥抱,这个场景让人看到了就感到像久别的亲人。
过节了,有的百姓还攒下上百的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、鸭蛋送给他,以表示对他的感恩之情,但是都被王春明同志谢绝了。他说:“你们生活改善了,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,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,谢谢各位父老乡亲”,而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不会忘记,自掏腰包为所包扶的5个贫困户送去一堆吃的、穿的、用的......
王春明同志的许多行为就好比埋在地下的树根,而树枝产生果实,树根却默默无闻。当媒体采访村民的时候,问“大家对扶贫驻村工作队有什么看法?”村民们都会激动地提到王春明同志,“王书记是好人啊,总给我们办好事!”有的村民一边说一边激动到落泪......
-
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
主办单位: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: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:吉ICP备11003832号-1
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:0436-6335202 网站地图